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月相观测地理知识点,以及高中地理月相观测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1、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,5000-6000米20个,3000-6000米则有80个,1000米以 上的有200个。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: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,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,有时为断崖状,另一侧则相当平缓。
2、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,出现在西边的天空,且月亮的西侧(即右)半边明亮。(2)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,出现在东边的天空,且月亮的东侧(即左)半边明亮。可以简记为:“上上上西西,下下下东东。
3、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;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。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“恒星月”,平均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。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,它本身也在自转。
1、月球绕地球公转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需要25天,也就是一个月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。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,我们看不到它,这是新月。
2、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,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,有时背向地球;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,有时小一些,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。
3、高中地理月相的变化知识点介绍如下:月相变化的顺序是:新月——娥眉月——上弦月——凸月——满月 ——凸月——下弦月——娥眉月——新月。新月 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,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。
4、月相的变化原理是由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,详细介绍如下:月亮的轨道:月球绕着地球以近似圆形的椭圆轨道运行,这个轨道被称为月球的公转轨道。
5、除去这两种主要的天平动,月球还有周日天平动和物理天平动,前三种天平动都并非月球在摆动,是因为观测者本身与月球之间得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现象。只有物理天平动是月球自身在摆动,而且摆动得很小。
高中地理月相的变化知识点介绍如下:月相变化的顺序是:新月——娥眉月——上弦月——凸月——满月 ——凸月——下弦月——娥眉月——新月。新月 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,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。
可见,月相的变化依次为:新月→娥眉月→上弦月→凸月→满月→凸月→下弦月→娥眉月→残月。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,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,即月相变化的周期,叫做朔望月。
月相变化规律 (1)从我们站在地球的观察角度来讲,月相大致分四个阶段,即新月、上弦月、满月、下弦月。
月相变化的周期性 月相的变化是周期性的,每次循环的时间为25天左右。这个周期性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引起的。月相变化的地理差异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,不同地理位置看到的月相变化也会有所不同。
上弦月:月球继续朝前旋转,到了农历初八,也就是图中的位置3,黄经差为90°,太阳落山,月球已经在头顶,到了半夜,月球才落下去,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,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,称之为“上弦月”。
月相变化的顺序是:新月——娥眉月——上弦月——盈凸——满月 ——亏凸——下弦月——残月——新月,就这样循环,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,周期大约是一个月。
农历二十二十八,称为残娥眉月。月相变化的原因 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,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(黄经差),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。
主要说的是月亮不同时期的变化。在农历的每月初一,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,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,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,人们无法看到它。这时的月相叫“新月”或“朔”。
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,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即A点,月相变为朔。可见,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→蛾眉月→上弦月→凸月→满月→凸月→下弦月→蛾眉月→新月。
我们看到的月相变化是由月球绕地球运动并同时反射太阳光所致的。由于月球绕地运转周期为约25天,而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25天,因此在地球上看,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会不断变化,形成不同的月相。
约在农历每月十十二,月相变成凸月 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 农历每月十十六,称为满月或望 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,即太阳、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。
月相观测地理知识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高中地理月相观测、月相观测地理知识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